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EV 智行 Author 李合
(资料图)
曾几何时,大众汽车推出多款深受国内消费者喜爱的经典车型,例如捷达、高尔夫和帕萨特等车型,同时在市场上还流传着 " 一家三代开大众 " 的语录,并且大众汽车的巅峰时期销量是全球破千万辆,力压丰田集团一头。
但是到了如今,大众汽车在市场上的热度,以及影响力貌似大不如前,不知道是不是电动化的冲击太大,还是在市场上失了神,导致大众汽车的节奏落后于市场半拍。" 失速 " 的大众
在今年上海车展上,大众集团带一百多号人过来车展参观学习,而重点学习对象不是同为海外品牌的丰田、本田、通用等品牌,反倒是参观学习比亚迪、奇瑞、长安、长城等自主品牌。
或许大众汽车这样的行为,让大部分人觉得唏嘘不已,好像应了那句 " 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 "。但是,大众汽车这波操作,却展现出一代巨头的风范,知道自己的不足,发现了别人的长处,当然要取长补短,这样才有利于自身的发展。
不过在我看来,大众汽车此次大动干戈,带一百多人过来参展,说明它急了,是真的急了,就犹如热锅上的蚂蚁,不想办法改变,那只能挨竞争对手的 " 打 "。近几年,大众汽车在国内过得并不 " 滋润 ",先是从帕萨特的碰撞成绩开始,再到电动化布局,没有了以往的一帆风顺,而是处处差点意思。
数据显示,2022 年大众汽车全球累计销量为 460 万辆汽车,同比降低了 6.8%;其中在国内的累计销量(含捷达品牌)为 239.71 万辆,同比微降 1.3%。纯电动车方面,2022 年大众旗下的纯电动汽车在全球的累计销量约为 33 万辆,同比增长 23.6%;其中,ID. 家族车型在国内的累计销量为 14.31 万辆,同比增长 102.9%。
今年第一季度,大众集团累计销售为 212.4 万辆,完成交付量为 204.1 万辆,同比增长 7.5%;其中,纯电动汽车交付量同比增长 42%,达到 14.1 万辆,约占总交付量的 7%。但是,大众集团在华交付量下降 14.5%,其中,纯电动车的交付量为 2.15 万辆,同比下滑 25.4%。
相比于去年同期,影响大众集团在国内新能源市场发展的有几个因素,例如特斯拉和雪铁龙掀起的价格战,比亚迪推出秦 PLUS DM-i 冠军版车型,实现油电同价,以及国内新能源产品多样化,并且价格便宜,从而进一步蚕食了大众集团在新能源市场的份额。由于转型电动化缓慢,大众汽车一直处于风口浪尖,很多人认为大众拥有顶尖的造车技术、庞大的人才团队等,转型不应该如此保守,应该激进一点。
也正是这个原因,导致大众在全球各大消费市场的地位下降,例如中国汽车市场等,导致了近两年大众股票出现了持续下跌的现象,这让投资者对大众的未来充满了担忧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 5 月 10 日的大众股东大会上,有人打断了大众董事长汉斯 · 迪特尔 · 波茨的演讲,还 " 不讲武德 " 直接对波茨扔蛋糕表示自己的不满,还好被波茨轻松躲过。
销量下滑、转型电动化缓慢、众多股东的不满等,这让大众集团必须要作出改变,尤其是上海车展期间参观学习之后,知道了自己为什么在华卖得不好的原因,所以大众集团要对自己狠一点。解决绊脚石
在上海车展结束的二十几天之后,大众集团动用了雷霆手段,直接对旗下子公司 CARIAD 动手,解雇了 CARIAD 的 CEO、CTO 与 CFO,只剩下了人事部门主管 Rainer Zugeh r。
(CARIAD 前掌门人 Dirk Hilgenberg )虽然大众集团只是解雇了 CARIAD 的高层成员,并没有对下面的员工 " 动手 ",但这无异于是要对公司的整个架构进行重建,就连大众内部人员都对此意外,没有一点预兆,也没有一点风声,高层成员就剩下一个了。
CARIAD 是大众旗下的软件公司,是大众集团前 CEO 赫伯特 · 迪斯于 2020 年牵头成立,主要任务是负责大众集团的软件平台,整合车辆的电子与软件架构,集团称之为 " 端到端 " 的电子架构(end-to-end electronic architecture,简称 "E3")。
在 2020 年成立的 CARIAD,一开始便围绕汽车软件、智能化,以及硬件方面做准备,这就可以看出赫伯特 · 迪斯非常有先见之明,对大众未来的智能化道路进行了布局。但奈何 CARIAD 的高层在研发规划方面属于保守派,非但没有研究出引领行业的车机系统、智能化功能,还因为软件方面的失误,导致了保时捷和奥迪的新车发布推迟上市,直接让大众集团损失约十亿欧元。
据大众集团的财报显示,2022 年 CARIAD 营收 7.96 亿欧元,经营亏损是 20.68 亿欧元,加上 2021 年的亏损,那么 CARIAD 两年累计亏损了 33.95 亿欧元,折合人民币大约是 257.4 亿元。对比 2022 年国内造车新势力 " 三杰 " 蔚来、理想和小鹏的亏损,其分别为 114.37 亿元、20.30 亿元、91.40 亿元,这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,大公司就是不一样。
值得一提的是,CARIAD 公司的员工都是技术员工,数量并不多,只有大概六千名员工,那么亏损了那么多钱,都去哪里了?亏损了那么多钱,能为集团带来好的产品吗?能为消费者带来满意的产品吗?答案是没有。使用过大众 ID 系列产品的消费者都知道,尽管 ID 系列的车机系统相比以往车型有所提升,但是与竞争对手的车机系统相比较,其软件表现力也就一般般,没有什么出色的地方。
公司没有完成计划、智能化推进速度缓慢,产品的效果不理想等原因,都是大众集团如今加速电动化的绊脚石;如果不对 CARIAD 公司进行重建,很容易让大众集团进入一个恶性循环,以至于被竞争对手拉开距离。当然了,重建 CARIAD 公司高层并不是一劳永逸,也没有加速智能化推进,而是解决了影响大众集团转型电动化的不确定因素,能够让 CARIAD 公司跟着母公司的节奏,这就足够了。
等到 CARIAD 公司重建完成,跟上了母公司的节奏,那么接下来尝试加大脚步,再加速推进,实现盈利,反哺母公司,这才是它的最终目标。除了重建 CARIAD 公司,大众集团还有哪些举措?答案便是扩充大众 ID 系列的产品阵容,首当其冲是推出大众 ID.7,一款纯电中型车。
如今国内新能源市场,热度一直不减的纯电中型车市场,有小鹏 P7、蔚来 ET5、哪吒 S,零跑 C01、比亚迪海豹等车型,各个自主品牌都想进入分一杯羹。而海外品牌呢?除了丰田的 Bz3,其他品牌并没有推出什么有竞争力的纯中型车,而大众率先推出 ID.7,那么就能抢夺先机,提前占据高地,等到其他品牌进军纯电中型车市场的时候,大众汽车早就将市场份额牢牢握在手中,这就是大众集团的先手,也是大众加速转型的表现。
编辑总结
大众不行了吗?当然不是,大众依旧是那个大众,拥有丰富的造车技术、庞大的技术团队、出色的产品力和品牌力、以及雄厚的资金,这就是大众的底蕴。
之前转型电动化缓慢,是因为比较保守,以及被子公司拖了后腿,如今大众集团快刀斩乱麻,重建子公司,积极布局电动化产品,已经不再是以前的保守派了,而是激进派,加速向电动化前进。
上一篇 : 【快播报】又涨了!新房环比“四连涨”,限购为何频“松动”?
下一篇 : 最后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