语文学习不只是在课堂上,它的天地是非常广阔的。而幸运的我,从小就拥有了一个浩瀚的诗意天空,编织它的正是我的妈妈。
(资料图)
小时候,陪伴我的不是动画片和网络游戏,而是墙上那一幅幅鲜活的图画和一首首经典的唐诗宋词。
犹记得,妈妈用她那不太纯正的普通话,一遍又一遍教着幼小的我读《静夜思》,“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”那时候,我不认识字,妈妈教一句,我就读一句。一个个字符就像一枚枚印章,在无数次重复下终于印在了我的脑海里。就是这一个个似懂非懂的文字,为我掀开了文学天空的一隅。让我知道,这世界上还有一个更美妙的世界。
我的妈妈是一名银行职员,她酷爱文字。记忆里的妈妈是一个手不离卷的女子。在她的床头,总会有几本书。那时还是上小学的我,虽然识字量还不多,但我总会随意翻看那些书籍。徐志摩、冰心、毕淑敏……这一个个名字时不时地跳跃出来,让我觉得他们仿佛就是妈妈的至交老友。
在妈妈的影响下,文学很早地进入了我的生活。字字珠玑的唐诗宋词营造出的是一片柔软的天空,徜徉于古典雅致的诗词中,触摸文字的温度,感受古人的思想,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,还有一个纯美的诗词世界,它细腻、温婉。跌宕曲折的长篇小说营造出的是一片现实的天空,沉醉于曲折有致的情节中,体会人物的命运,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,我明白了这些看似虚幻的文字,其实就是最真实的生活写照,它残酷、现实。
上了中学后,我不仅读诗、散文,而且还自己写诗、写散文。当看到自己的文字被某报刊发表后,心中喜悦万分,于是,便捧着自己的文字读给妈妈听。妈妈一边微笑,一边帮我指出优缺点。
感谢妈妈给我的这一方广阔的文学天空,是妈妈让我爱上了文字,爱上了语文。我想,假如有一天我离开了课堂,我的这一片天空也会依旧存在。因为,语文学习又何止只在课堂呢?
曾经,十年寒窗仅为一朝功名,《四书》《五经》孜孜不倦地研读,唐诗宋词夜以继日地吟诵,发榜之时,喜获升迁,一顶乌纱帽算是读书生涯的完结,心中还未免窃叹,此生足矣!
殊不知,书到用时方恨少,对于多数古人那种功利性的读书方式,吾实不敢苟同!读书若仅为功名,仅为升迁岂不令天下的读书人汗颜?
罗素曾云:年轻人要多读些“无用的书”。不错的,这大概便是在倡导一种更为纯粹的读书方式,不为名利,不为升迁,仅为自我充实,仅为乐乎其中......
人就应在这种叠加的快乐中变得有积淀,有底蕴,东坡即如此,身居高职未忘品咂诗书,贬谪黄州更加如饥似渴,读书,大概已成了这位大文豪人生的最大乐趣;游山玩水,自由自在,儒道诗书,日日品读。当“乌台”的余波散尽,千年的黄州闪射出奇异的光芒,人们的目光投向黄州,黄州的目光投向苏轼,苏轼的目光投向那奔涌的江水,一曲《念奴娇》便成了永恒。试想,若没有平日里的细心琢磨,没有心中的文化积沉,鲜活的江水岂能开启东坡豪放的诗情,而这大概就叫作厚积薄发吧......
一个远远走来的苏轼足以给我们太多的启示,是啊,读书不就应该如此吗?忘却世俗的诱惑,忘却仕途的牵绊,独处于幽静之所,沏一杯香茗,悄然地关注着历史的冷暖,纵情地解读着世间百态,如此生活,岂不美哉?
其实,由读书多半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生存状态与追求,大凡心如止水,潜心思考之人都酷爱读书,而这类人又大多是为人所敬重的学者,他们所读的也绝非那类为生财升官做铺垫的书,平日里一点一滴的积累,茶余饭后漫无边际的涉猎,这其中所诠释的便是一种洒脱,乐观的人生节奏。
是啊,书到用时方恨少,多读读那些“无用的书”实在是人生的一大乐趣。再者,书,乃人类进步之阶梯,而所谓“无用”也只是狭义上的近指,就长远而言,那些眼下的“无用”终会派上用场的......
假设这样一幅场景,一列奔驰的火车上,三四个人促膝而坐,谈天论地,上至天文地理,下至万物苍生,无所不谈。而你,孤独地坐在一旁,憋得面红耳赤却找不到说话的机会,或许平日的积淀在此刻方能显露无疑,这是何等尴尬......何等悔恨......
因此,请切记,书到用时方恨少绝非一句空话!
标签:
上一篇 : 【世界快播报】卫媛结局怎样(卫媛结局)
下一篇 : 最后一页